四年前,我不知道孩子原來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我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有那么多親子游戲創意;我不知道身邊人評價的“性格好”的我,其實也是缺乏情緒管理的;我不知道自己原來最熱愛的不是學了7年的新聞專業;我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對毫無興趣的育兒領域迸發出熱情…全職的幾年改變了我,讓我越來越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和艱巨!所以,可以說,我對家庭教育的興趣,源自于對家、對孩子的熱愛,這種熱愛,一方面是積極的,另一方面,也有些盲目。因為我并沒有家庭教育相關的專業學術背景。
這幾年,我看了很多諸如《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捕捉兒童敏感期》、《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游戲力》、《為孩子立界限》等育兒方面的暢銷書,加上個人反思和實踐經驗,所以對帶孩子自我感覺略有心得,尤其是在上了正面管教講師培訓課之后,“不要把自己放在專家而是引導者”的思想讓我更加輕視了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慶幸的是,我自己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在自己的實踐和朋友的反饋之后我開始思考,什么樣的教育培訓才是最有幫助的?!純理論灌輸?太枯燥。活動體驗?持久力差。自我剖析?操作性不強……直到學習了“家庭教育專業指導師”的課程,我找到了!好的教育培訓不是一言堂、不是單方面的,應該是多元的、立體的、系統的。
父母施行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是什么?了解孩子和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就需要學習,不是學習口號式的理念、而是學習專業的發展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學習皮亞杰、學習埃里克森、學習弗洛伊德等。只有認識了這些,才能真正了解并理解孩子,才能正視孩子的種種行為,才能更客觀和理性的處理親子間的問題。舉個例子,我們常說:行大于言,為什么?因為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那么,這又是為什么?拋開這些常用語,有沒有更科學的依據來佐證?有,鏡像神經元理論。如此,就更有說服力。所以,好的家庭教育課程,基礎知識的普及不可或缺!忽略了這個,就是本末倒置。有了專業知識作積淀,再互動實踐、再自我剖析,效果會更好。
那么,這些感悟和知止又有什么關系呢?有。一方面,知止:看到自己的不足,即專業理論知識的欠缺,提醒自己不要盲目跟風立即做家庭教育培訓,用力青老師的話就是:聽一聽、停一停、等一等,等什么?等知識積累足夠,厚積薄發。另一方面,知止:提醒自己不要被大量的理念工具所填滿。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充斥網絡,混淆視聽。知止,就是要選擇性接收。所以,我在課程結后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出一些干擾我判斷的群和訂閱號。另外,知止,要控制自己給別人建議的欲望,在沒有充分了解對方之前,任何的建議都是主觀臆想的、缺乏依據的。你以為自己是在給別人指明方向,又怎么知道自己會不會把對方推向迷途?所以,要謹慎。
因為知止,而后學。因為看到了自己的種種不足,所以決定放下心思,踏實學習。這是我這次培訓的最大收獲。這不意味著我將放棄從事家庭教育事業的夢想,裹足不前。相反,學習,是為了更有力地前行。
最后,衷心感謝各位老師!感謝鴻猷文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