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師: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
孩子任性,是家長最傷腦筋的事。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不同的做法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孩子的成長,如同從小溪流到大江大河,需要家長疏導,而不是凡事阻止。只要是健康向上的興趣和愛好,家長都可以因勢利導,從發現開始,注意培養,相信那些“任性”的孩子會水到渠成地成才。但是,家長也不可一味地慫恿、支持孩子不恰當的“任性”。為此,針對孩子的任性,鴻猷文化家庭教育指導師給出以下意見:
(1)從小培養自制力并及時督促。從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話時開始,就注意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即讓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一般來說,孩子較小時,自制力的培養主要是生活習慣上的問題,如規定孩子有規律地生活作息,讓孩子按時就寢,準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做作業及游戲,按時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務等。開始時可能會有些困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在父母的督促下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并養成習慣。
(2)可以適當制定一些行為規則。父母可為孩子制定一些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家規等行為準則,并利用校規,作為對孩子行為的約束,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注意的是,這種行為準則不能過度或過于詳細,否則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孩子過于“聽話”,不利于他的成長,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創造性和開拓性。父母只要抓住主要問題就可以了,待孩子慢慢長大后,再注重社會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教育。
(3)啟發孩子的自覺性。孩子自制力的發展是和孩子的自覺性、堅持性等相聯系的。父母要啟發孩子的自覺性,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獨立完成作業,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形成比較穩定的意志品質。
(4)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孩子出現缺乏自制力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要耐心說服,同時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悅誠服的態度和方法,并檢查一下是否有些規定過頭了,過于束縛了孩子等等。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對待孩子,而采取生動活潑、寓意深刻的方式耐心說服孩子,孩子是會改變一些不良習慣的,并逐步成為一個具有較強自制力的人。